
学习班人员合影
按照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年度培训计划,为进一步落实2019年度项目工作会议精神,华南地区临床医生培训班(第八期菁英班),8月9日至10日在广州举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希忠教授出席培训班并动员讲话,中国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病院院长、项目执行委员会主任高志良教授主持培训班并授课,中山三谢冬英、邓 洪等8位专家教授围绕12个题目辅导授课,组织了病例讨论分享,参观了中山三院“珠峰”工程项目办公室,听取了项目工作流程演示介绍,肝基会就项目组织领导管理问题授课辅导,艾莎公司进行了管理系统操作辅导。来自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50多名临床医生参加培训。
杨希忠秘书长动员讲话
杨希忠指出,7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和“珠峰”项目年度工作会议,通报了261家项目医院患者入组情况,公布了患者治愈成效,以及提出了慢乙肝临床治愈《技术流程》,标志着慢乙肝由过去的可防、可控,迈出了可治的重要一步,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这是全体专家和项目医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汇聚了我国肝病精英的集体智慧,凝聚了高志良教授团队的大量心血,普遍认为提出的路径方法是完整、全面、科学、实用和权威的。我感到,虽然我们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尤其是《技术流程》5次讨论、10易其稿,但最终结果还是科学的,也是患者和各方面看到了希望,也说明“珠峰”项目是个好项目。杨希忠强调,就“珠峰”项目进展而言,较之规划目标,工作差距还不小,特别是患者入组比较慢,有数量无质量问题突出,项目医院进展很不平衡,科学研究没有完全展开。今后一个时期,“珠峰”项目工作总体上要注意数量向质量、临床向科研、项目医院向全国医院的转变。具体讲,首先要提高认识。全球乙肝中国最多,核苷类药与干扰素合用是目前乙肝治愈的基本选择,这是中外专家的普遍共识。当前,我们主要矛盾是治疗问题,因为存量很大,诊断治疗任务相当艰巨,国家肝炎防治《规划》也要求对慢乙肝治愈进行科学研究。“珠峰”项目基本汇集了我国的顶级肝病专家,项目是给大家搭建了个平台,医生要在此平台上展现你的聪明才智,通过参与项目更多更好的造福患者,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促进医院的业务建设。其次要抓好入组。今年是项目正式实施的第二年,必须突出患者入组,没有患者的入组数量,就是无米之炊,因为第三年重点是治疗,医院要责任到人,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入组患者,同时,也要按流程标准入组,上半年之前的入组数据,质量不是很高,年会前紧急通知,有关各方及医院加班加点,才得以基本补齐,今后要严防此类现象再发生。再次要重视研究。该项目既是公益项目也是科研项目,科研条件较好的医院,要带头开展科学研究,分析数据,早出成果。要出成果必须深入研究,要研究就要有患者,入组越多越才有研究价值,且要注意入组数据全面准确,在加快入组的同时抓好治愈,在治愈基础上搞好研究。下一步要对这方面人才进行表彰,使人才像种子一样开花结果。

高志良教授辅导授课
高志良教授围绕《技术流程》进行了专门辅导,详细讲授了项目实施中如何开展患者教育,临床工作组织实施,干扰素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与处理方法,项目医院和项目医生如何加强工作协调,提高项目工作效率等。

培训班现场
截止目前,“珠峰”项目临床医生分区集中培训(菁英)班,年度安排的11期,已实施9期,培训临床医生近五百名,有效促进了项目工作末端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