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技术流程》(试行)的通知

2020-07-31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肝基字﹝2020﹞29号

各项目医院、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推动乙肝防治科学研究,造福更多慢乙肝患者,切实降低由慢乙肝引起的肝癌发生率和病死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设立了“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旨在汇聚全国专家之力,共筑肝癌防控绿洲。为指导项目临床工作,经肝病专家两次会议讨论研究,制定印发《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技术流程》(试行)。望各项目医院及相关单位参照执行,遇有临床技术疑问和建议,请及时向项目执行委员会反馈。

附件: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技术流程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2020年7月24日

 

 

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

(绿洲)工程项目技术流程

 

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的真实世界队列,调查和分析目前中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转归,拟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和随访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推进慢性病毒性肝炎治愈的早日实现。

项目目的:探究以HCC发生为主要观察目标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远期结局,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探索最优临床决策。

一、诊断标准

慢性乙肝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二、患者入组

(一)入组例数:20000例。

(二)  入组标准:

慢性HBV感染(HBsAg阳性6个月以上,或HBsAg阳性持续不足6个月,但1年内肝组织活检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病理特征,并排除其他肝病);

年龄≥18岁;

根据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需要,计划或正在采用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的患者,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初治患者,或重新启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

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书。

(三)排除标准:同期参加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及剂量调整策略

(一)治疗方案

对于已经入选本项目的患者,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对于核苷(酸)类似物,允许使用不同品牌的药物。

聚乙二醇干扰素α可以为单药治疗,也可以为联合治疗(NA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或同时联合治疗),也可以为序贯联合治疗(既往NAs治疗,换用干扰素治疗)。联合的使用的药物应为以下药物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

(二)药物使用方法

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的用法用量、副作用的处理参照《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及《干扰素副作用处理流程》中相关部分处理。

(三)疗程

观察期间NAs的疗程根据临床实践,没有固定疗程限制。聚乙二醇干扰素α疗程48-96周或更长,可以根据临床实践调整。

四、随访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真实世界研究,随访时间点可以在期望时间点前后一定范围内安排,尽可能鼓励患者按照以下计划完成随访。鼓励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至少每6个月随访一次,干扰素治疗患者根据临床需要可额外增加随访频率。

随访窗口期:±1~8周。

随访计划:

访视

基线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10

V11

V12

V13

V14

V15

V16

V17

研究周数

0

4±1

12±2

24±4

36±4

48±4

60±4

72±4

84±4

96±4

108±4

120±4

132±4

144±4

168±8

192±8

216±8

240±8

肝功能

«

«

«

«

«

«

«

«

«

HBsAg定量

«

«

«

«

«

«

«

«

«

HBeAg,抗-HBe,抗-HBc,抗-HBs

«

«

«

«

«

«

«

«

«

HBV DNA

«

«

«

«

«

«

«

«

«

AFP CEA

«

«

«

«

«

«

«

«

«

血常规

«

«

«

«

«

«

«

«

«

凝血功能

肝脏硬度值

«

«

«

«

«

«

«

«

«

腹部B

«

«

«

«

«

«

«

«

«

电解质

肾功能

肌酸激酶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

«

«

«

«

«

«

«

血脂(甘油三醇、总胆固醇)

«

«

«

«

«

«

«

«

«

尿常规

肝脏病理

HCC确诊问询

随访中发现任何可疑HCC线索时通过问询、进一步检查进行确认并记录

治疗调整问询

«

«

«

«

«

«

«

«

«

« 强烈建议检测以获得研究最低限度的研究观察数据

推荐尽可能进行检测,以获得更加完整的研究观察数据

按需检测

及时登记病例报告表、上传病历和检查资料。

预约下次随访时间,对于错过随访计划的患者主动提醒。

五、检测方法

项目启动后登记本研究各分中心实验室检测方法说明及正常值范围,HBV-DNA需记录检测下限。

六、数据采集时间点

采集关键时间点:随访计划中的«标注的时间点为必要的数据采集点,鼓励尽可能登记▲及△标注的时间点相关数据。

七、研究观察目标

主要目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慢乙肝5年的HCC发生率。

次要目标:1.比较不同方案下用药5年后的HBsAg 转阴及 HBsAg血清转换比例。

2.比较不同方案下用药5年后的 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幅度、HBeAg血清转换的比例、HBV-DNA 较基线下降幅度及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

3.比较不同方案下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或进展的比例。

4.比较不同方案下患者5年肝硬化发生率。

5.比较不同方案下患者5年失代偿性肝硬化及其合并症的发生率。

6.比较不同方案下患者5年的肝移植发生率。

7.比较不同方案下停药后患者的复发率。

8.观察不同方案下的药物安全性。

八、病例入选及数据入库流程

基地医院及分中心指派1名项目联络人负责跟进本院项目进展工作。

医生确定患者入选及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纸质版或在线版)、填写原始病历资料(CRF表)。上传原始数据。请务必保留原始资料备查。

助手协助录入资料,核对数据。

秘书组定期质控数据,与分中心联络人沟通病例管理及数据录入进展,协调解决实践问题。

九、成果

项目示范单位依据有效入组例数体现论文排名 。

项目参与单位对本单位入组病例资料有优先享用权,但要经学术委员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