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慢乙肝循证现状和发展项目正式启动
- 分享
为了提高肝脏病领域一线临床医务人员对慢乙肝领域的循证现状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4年12月开始筹备“2015中国慢乙肝循证现状和发展项目”,计划2015年底完成全部工作。项目采用分层次研讨和培训的方式,共计开展3场专家启动会、7场医学培训会和23场医生研讨会,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城市举行,培训临床一线医师1350人。
3月8日,在上海召开了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2015中国慢乙肝循证现状和发展项目”华东地区专家启动会。会议邀请了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翁心华教授,张文宏教授,长征医院感染科缪晓辉教授,上海瑞金医院肾内科陈楠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盛吉芳教授等在内的二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乙肝治疗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出席了上海专家启动会,并在会议上讲话。他说,开展这个项目,旨在推动循证医学的发展,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最终目的是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乙肝患者服务。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
长征医院感染科缪晓辉教授在会议上为专家们带来了一篇关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的报告,分别从病毒、药物、宿主及临床实践4个方面介绍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治疗的必要性,列举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以及临床医生关注的长期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长期治疗在慢乙肝管理中的价值
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介绍了长期治疗在慢乙肝管理中的价值。主要包含两个问题,其一是乙肝治疗的替代终点和硬终点,其二是RCT研究和real-life研究。张教授向大家阐述两种终点及两种研究的各自概念以及它们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Real life数据解读,从亚洲数据到中国数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盛吉芳教授对核苷类药物上市后强效低耐药药物最新的real life 数据做了详尽的解读,从短期到长期获益,指导临床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核苷(酸)类药物在慢乙肝长期治疗中的肾脏安全性
瑞金医院肾内科陈楠教授在会议上进一步对核苷酸类药物在慢乙肝长期治疗中的肾脏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陈教授讲解了慢乙肝治疗引起的肾脏损伤机制、肾小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以及如何诊断、处理及预防。
会议的最后,专家们更是就演讲专家们分享的报告,进一步围绕乙肝治疗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积极发言。
该项目得到了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的赞助。
专家合影
领导讲话
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