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悼念王宝恩教授

2014-10-16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我国著名的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消化分会、肝病学分会原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原院长王宝恩教授,于2014年10月11日8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王宝恩教授1926年2月13日出生,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52年至今先后担任北京友谊医院内科主任、院长、研究所所长、名誉院长。1978年起先后任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临床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消化病学系名誉主任。1980年受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1985-1989)、内科分会(1990-1995)、肝病学分会(1992-1996)主任委员。曾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1996-2000年任亚太肝病学会执行委员,是国际肝病学会、美国肝病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会员。

        王宝恩教授在胃肠、肝胆及重症医学领域临床和科研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临床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的理论,发明了抗纤维化中药“复方861”并首次在临床上证明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可逆转性,为治疗慢性肝病开辟了新的途径。王宝恩教授还系统研究了感染性多脏器衰竭的分期、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证型、治则和方剂。他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使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病死率下降到国际先进水平。

        王宝恩教授注重学术交流,为我国肝病学会的创立、发展及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92年11月,他联合肝病相关学科的其他专家积极筹备成立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他密切关注国际学术前沿,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牵头举办了多个大型国际和全国性肝病学术会议,开创了我国肝病国际交流的先河,大大拓宽了我国肝病工作者的视野,为我国肝病学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1月,以王宝恩教授名字命名的“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正式设立,截止2013年,基金共申报肝纤维化相关研究课题280个,批准资助实施91个,资助额911万元,发表肝病学术文章共150余篇,同时在国内组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完成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专家意见并发表。为国内肝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做出了贡献。

        王宝恩教授学贯中西、大医精诚、授道解惑,技术精湛,医德高尚,致力于我国肝病学及中西医结合事业50余载,贡献卓著,深受广大患者及海内外同仁敬仰!他的离世是我国消化、肝病及重症医学领域里的重大损失!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将继承王宝恩教授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理念,继续支持肝纤维化研究,为国内肝病事业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