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2010年工作总结

2014-09-30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一年来,在张梅颖副主席的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肝炎防治规划和卫生部、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指示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项目工作为中心,以机制建设为重点,以国际交流为“窗口”,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积极开展社会公益项目,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肝基会在肝炎防治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全心全意地为肝炎患者和人民群众服务,有力地提高了肝基会的公信力和知名度。

2010全年总收入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增长。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年总收入42,043,940.21元,总支出41,971,833.24元,其中公益支出41,382,084.11元,行政支出589,749.13元。公益支出占上年度总收入的127.68%;行政开支占2010年总支出的1.41%。目前,基金会人民币账户账面活期存款20,747,274.93元,定期存款10,225,000万元;现金684.27元;美元账户存款16,035.41美元;持有嘉实稳健基金3,629,863.16份,原价值500万元,现市价3252,357.39元 (详见财务报告)。为了平衡收入,推迟付款950万元,实际2010年收入5154万元。

一、积极开展项目,努力提高项目工作质量。

(一)圆满举办了“第20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受亚太肝病学会委托,由国内知名专家和肝基会主要领导成员组成组委会,以肝基会名义向卫生部申报,肝基会主要负责会议的审批和经费保障。经过八个多月的精心筹备,于2010年3月26至2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此次会议在参会人数、论文征集、作报告人数上均刷新了亚太肝病年会的纪录。参会7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4645名代表,国际专家2783人,征集学术论文1202篇,共举行了69场演讲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有250名学者到会演讲。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张梅颖和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亚太肝病学会主席贾继东和欧洲肝病学会秘书长海纳.魏德迈签署了两个学会合作备忘录。为了开好会议,组委会动员32家国内外企业捐助1900多万元,我们借调中国银行20多位会计收支经费,有力地保障了会议。整个会议组织严密,热情周到,安全顺利,充分展示了我国肝病防治伟大成就和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会议结束后,我们认真组织总结并上报了卫生部,对整个经费开支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并报送亚太肝病学会总会,方方面面都十分满意。

(二)成功举办了“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为了贯彻卫生部等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以“消除肝炎歧视  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于2010年5月19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了“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大会。张梅颖副主席对会议的筹备、召开十分重视,给予了许多具体指导,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卫生部疾控局白呼群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宇作了《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及对策》的专题报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对开展项目的新进展作了新闻发布。会议特别推出普及肝炎常识、消除肝炎歧视的全民肝炎科普教育读本《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乙肝》和爱肝小天使“小爱”。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和疾控中心的领导以及有关专家,以及吉林省和延边州各县市卫生系统的领导等2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央视一套、人民日报、健康报、搜狐网等十多家全国性媒体和吉林省媒体对会议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在全国公众中扩大了肝炎防治知识和消除肝炎歧视的宣传,对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肝炎预防、诊疗、普及教育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对共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完成了福建、宁夏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项目。该项目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资助,从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为期两年,在福建政和县、宁夏原州区开展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肝炎防治培训,对育龄妇女进行肝炎防治知识教育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等活动。2010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了新的一轮强化培训,完成育龄妇女的宣传教育和检测工作。二是为了交流项目工作经验,提高项目工作质量,在4月份组织了对宁夏原州区和福建省政和县两地项目工作的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本着调查研究,督导交流,重在发现问题,查找不足的目的,对育龄妇女教育、检测情况进行了了解,掌握了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下一步总结评估工作提出了要求。三是完成了项目终期调查,收集整理了项目活动资料,对项目进行了评估总结,评选出工作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在2010年9月2日召开了项目总结会,该项目的成功运作得到了评估方、资助方和受益地的充分肯定。

在项目实施的两年中,我会按照双方制定的实施方案,紧紧依托两地各级政府和卫生疾控部门,对项目地县、乡、村医务人员进行肝炎防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育龄妇女进行肝炎防治知识教育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编印相应的教材,散发宣教资料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筹划准备、全面启动、基线调查、分期培训、育龄妇女宣教和检测、督导检查、后期补充、终期评估各阶段工作,实现了项目方案确定的目标。在整个项目中,我会印制甲肝、乙肝宣传小册子各十万册,设计制作乙肝宣传海报4000份,肝炎防治基层医务人员宣传片光盘500份;项目地开发了县、乡、村三级肝炎防治知识教材3.5万份。项目直接受益人群有医务人员1794人,妇女干部357人,育龄妇女检测127737人,受到教育与影响的人群达6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肝炎防治工作,也推动了当地卫生事业的进步。

(四)完成了重庆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项目。该项目得到了重庆市开县、忠县、巫山县和巫溪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将项目列入县政府工作计划,县卫生局工作认真细致,疾控中心组织得力,各相关部门大力配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县、忠县已于2009年完成任务,巫山、巫溪县于2010年的7月份正式结束。

巫山县受资助小学生达57465人,平均接种率达到99.21%,乙肝防治知识宣传面覆盖全县25个乡镇近60余万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到乙肝防治知识,县疾控中心下发了统一印制的宣传画和宣传手册,并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举办乡镇卫生院和教办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题培训班,再由他们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学校师生进行培训。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与培训,学生家长和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监护人防治乙肝知识的知晓率由64.2%提高到82.6%。

巫溪县为了加大宣传的力度,与县电视台合作开展字幕宣传,宣传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对象、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同时利用《宁河日报》的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刊登有关国际扶轮项目和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县健教所以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卫生咨询宣传为主要形式,在各学校、社区开展讲座16场,听众达2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在县城人民广场和主要乡镇利用科普日、糖尿病日、艾滋病日等开展咨询活动6场次,接受咨询3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通过积极的宣传,巫溪县小学生乙肝疫苗三针接种率均达到99 %,监护人防治乙肝知识知晓率由79.5%提升到83%。

(五)甘、青、宁大学生和宁夏高中生乙肝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项目基本完成。该项目对甘肃46所、宁夏15所、青海8所大学在校生和宁夏全体高中生共32.9万人进行免费疫苗免疫接种和全体学生的乙肝健康教育。各院校利用广播、网络、展版、横幅、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进行了动员宣传活动。其中甘肃省卫生厅网站和省疾控中心网站上刊登乙肝宣传信息和防治知识,并自行设计制作学生笔袋和拉杆笔1万份。兰州商学院还利用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发动学生开展接种工作和宣传活动。宁夏自治区向各县区学校下发“共抗乙肝、你我同行”宣传读本。我们2010年5月对西北三省(区)疫苗和注射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核查,及时为其补充购买了疫苗2.9万人份、注射器6.5万支。在4月份配合出资方国际扶轮社领导对三省(区)第三针接种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导,对接种现场、档案资料进行了抽查,并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六月份卫生部与国际扶轮3450区[港、澳、蒙]在京召开了总结会。目前三省(区)学生的第三针基本接种完成,有个别地区正在进行漏种的扫尾工作。项目地政府一致反映,这个项目的实施为西北偏远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和部分高中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六)组织编写了《丙型肝炎防治教育手册》。这是丙肝防治宣教材料开发制作项目的第二阶段任务。在去年完成编写任务的基础上,上半年组织专家编写了《丙肝防治教育手册》,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进行了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报送卫生部疾控局批准后,印刷2万册下发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为非传染科和基层医务人员普及丙肝防治知识提供了学习材料。至此,我国第一套丙肝防治宣教普及材料全部完成,它对强化人民大众和专业人员的丙肝防治知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顺利展开吉林省延边丙肝防控项目。我们结合5月19日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在延吉市召开了项目启动大会。此项目是我会根据卫生部疾控局领导的意见,为了遏制延边州丙肝高发的严峻形势,争取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提供资助,而开展的丙肝防控项目。项目覆盖延边州8个县(市)、68个乡镇、139个社区,共约219万人口。2010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编制方案。我们先后三次组织专家20余人对《吉林省延边州丙肝防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反复修订,编制了详细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并以正式文件下发。文件下发后吉林省、延边州和各县都成立了项目工作组织,明确了人员分工。各项目县(市)根据省级方案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2、培训骨干。吉林省疾控中心2010年11月5日~7日组织召开了延边州丙肝防控项目培训会议,各项目县(市)卫生局、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80余名代表参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来教授和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牛俊奇副院长讲授了丙肝防治进展和丙肝诊断与治疗标准,对项目县的师资力量进行了培训,省、州疾控专家对延边州丙肝疫情形势进行了分析,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对项目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杨希忠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吉林省卫生厅疾控处范明处长和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驻华顾问汤建芬女士对加强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3、检查督导。2010年12月上旬,该项目的评估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鲍贻倩博士和我会李敬华项目主管对延边州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督导,与延边州以及8个县的主管主任和疾控科科长召开了现场座谈会议,再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细化具体基线调查和细致的培训实施方案。

2010年7~9月份,吉林省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尤其是项目地延边州安图和敦化两市,受灾极为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目前对项目工作安排进行了调整,项目所需的现场采样耗材已购置到位,各项目县市已全面展开基线调查工作,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可全部赶上预期进度。

(八)有序进行大学生阳光科普志愿者活动。大学生阳光科普志愿者活动已开展了4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扩大影响力,2010年我们对《大学生阳光科普志愿者活动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公开向开展项目活动的大学生和社会上的个人志愿者等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并制定了完整的配套文件,在网站上进行了发布。目前已有上海复旦大学、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大学提出了申请,建立了组织并开展了活动。他们对参加阳光科普志愿者活动积极性很高,通过班级宣讲,新生入学教育,知识问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起同伴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九)加大了对“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项目的实施力度。为提高基金的监管水平,规范各项活动,我们对王宝恩基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学术委员会团队,对相关活动和课题比例进行了合理分配,保证各项活动与课题研究资金不发生冲突,使其逐渐成为一个高品质专业化的研究基金。一方面加大了课题资助力度。 2010年共收到52份课题申请书,根据专家评审筛选出20个课题予以资助,资助金额达215万元。另一方面扩大宣传,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肝纤维化知识竞赛。2010年5月19日发起了“2010年全国肝纤维化知识竞赛”活动,全国有267家医院、376个科室报名参赛,225个科室参与答题,活动覆盖 31个省、市,重点目标医院基本覆盖,覆盖率达63%。分5个大区在全国进行了比赛,在太原进行了决赛,北京友谊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别获得冠、亚、季军。很多知名专家、临床医生对本次竞赛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肝纤维化知识竞赛的成功举办,提高了国内临床医生对肝纤维化的重视,通过知识手册和资料的发放和学习,让更多参与其中的医生认识肝纤维化的病因、发生机制和诊断方法,有力地推进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另外我们请会计事务所对“基金”2008~2009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

(十)组织了“光辉慢性乙肝科研基金”课题立题评审。为提高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学术技术水平,配合国家早日实现重大传染病的控制目标,我会于2009年10月设立该项目,由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捐助科研经费120万元人民币,为我国感染病、肝病、消化性疾病领域的中青年医生提供科研经费,帮助其从事临床相关的科学研究。为保证“光辉慢性乙肝科研基金”所资助课题的学术水平和申请过程中的客观公正,设立了基金的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并制定公布了《光辉慢性乙肝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和申报课题细则。今年共收到103项课题申请,经学术委员会专家初筛,入围30项课题。在上海召开了首届课题立题评审会议,与会专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评审,遴选出11项研究课题,经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决定对11项研究课题资助110.65万元。

(十一)加强“爱肝一生计划”项目的宣传推广活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爱肝一生计划”项目,使更多的患者参与到活动中来,2010年下半年,我们先后在广州、南京、成都和北京分别举办了4场宣传活动大会,有上百家医院1100多名一线的肝病医生参加了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使更多的医生了解和认识“爱肝一生计划”项目,加入“爱肝一生计划”资助的患者有了明显的增加。

到目前累计共进行普通资助6345人次,资助金额为843,600元,其中通过爱肝网申请的1221人次;由411家医院,1514名医生推荐的患者5124人次(医生推荐的患者99%得到了资助)。其中2010年新增加195家医院和802名医生,推荐资助患者3863人次,网站资助574人次,共计资助4437人次,资助金额为523,400元,并对一名重症肝衰竭患者进行了重点资助。

同时,还优化了中华爱肝网网站,增强了医患互动,加大了患者教育与关怀的力度,给患者以精神支持和诊疗科学指导。这些活动有力的宣传了“爱肝一生计划”的公益性质、运作方法和开展模式,密切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爱肝网—医院、医生—患者的血肉联系,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共建和谐社会氛围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十二)拓展了“希望家园”乙肝患者教育项目。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资助,“希望家园”乙肝患者健康教育项目进入第三年。从2009年9月起,对项目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在全国40家重点医院新增设健康教育专员,加强患者随访管理。2010年,我们继续按照项目资助合同约定,在全国40家医院设立“希望家园”项目执行专员。目前有30个城市参与项目,累计有880家医院、4100名医生,参与患者人数达到93700人。健康教育专员为患者提供定期提醒复查、随诊,解答患者对于“希望家园”项目的疑问,组织健康讲座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服务。2010年累计组织健康教育现场讲座150多场次,受益的患者二千多人,为需要邮寄服务的患者邮寄宣传资料1.2万份,共发送服务短信30.5 万条,接听热线电话2700余次,为患者解答项目相关服务问题;为1.2万名患者报销了DNA检测费用。

(十三)“百家医院百万患者共抗乙肝”项目。该项目在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支持下2010年又有新的发展。针对乙肝患者对乙肝疾病的认知和在治疗上存在的误区,通过网络电视访谈、院内专题讲座和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定期检测、规范服药”的抗病毒治疗理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力地提高了治疗效果。2010年先后请20多位专家电视访谈,40多家媒体发表120多篇患者教育文章,召开2次乙肝优化治疗新闻发布会,共抗乙肝网点击量达50万人次。

 (十四)启动了2010中国丙型肝炎“健康领航”项目。该项目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资助,通过对院内各个科室的相互协作,对检测丙肝抗体阳性的人,转诊到专科门诊进行RNA检测。确诊阳性的病人对其进行正规的治疗,直到病毒清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制作相关的辅助工具,包括丙肝的小贴士、丙肝患者宣教手册、患者随访手册记录、宣传海报等进行宣教。从而达到提高丙肝检测,减少漏报率,确保患者及早得到规范治疗的目的。2010年5月份项目启动后,目前已有26家医院报名参加,其中16家医院与我们签署了相关协议,共有11家医院拨付款项用于支付检测试剂费用,另有5家医院拨付了试剂用于丙肝检测,在院内正式开展实施。

(十五)召开了合作伙伴座谈会。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募集资金,是肝基会在肝炎防治公益事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根本保障。为此,我们把寻伴募资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工作。2010年初召开了合作伙伴座谈会。有17个合作单位的27名代表参加会议,参会代表不仅有提供疫苗支持的生产企业,还有捐助资金支持公益项目的公司和社会组织。肝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向大家汇报了肝基会公益项目开展和资金使用情况,介绍了新一年度工作计划,请大家提出意见建议,接受大家监督;并对企业家和企业的无私支持表示感谢。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密切了合作关系,对夯实合作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将继续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并利用大型媒体在适当时机表彰为推进我国肝炎防治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和人物。

(十六)发布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12月10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会”。卫生部疾控局、中华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及国内肝病和感染病领域权威专家80多人和来自全国4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卫生部疾控局郝阳副局长作了指示,对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五年来对我国乙肝防治的科学指导起到了历史性作用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对新版指南的制定和推广应用提出了要求和期望。杨希忠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兰娟院士和贾继东教授主持发布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翁心华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分别就200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回顾、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修订意义和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要点进行了介绍。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钊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祁国明副会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宇主任作了讲话,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后任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介绍了新版指南的推广计划。

另外,我们与有关单位合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举办了“乙肝优化治疗”、“丙肝防治论坛”等学术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关学会召开的肝炎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业务技术的提高。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一)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是2010年初按照卫生部的部署,建立了临时党支部,落实了党支部活动制度,强化了核心领导作用。二是通过学习,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肝基会作为社会组织的社会角色、职能作用,在明确工作职责、查找问题的同时,制定了整改措施,使大家更加明确地认清了肝基会在推进国家肝炎防治事业中的社会公益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公共服务作用,增强了大家做好工作的责任感。

(二)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了贯彻卫生部人事司转发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中央关于在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共产党员积极带头,其他同志不甘落后,在全体人员中树立了强烈的创先争优意识,在工作中形成了重实绩、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我会在年终总结时,评选出两名先进工作者(李敬华、唐志红)。通过树立先进榜样,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创先争优的自觉性,形成了人人争先、事事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认真开展“小金库”清理工作。认真落实中央、财政部、民政部和卫生部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文件精神,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认真开展了清查。根据卫生部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会严格、如实地填报了基本情况统计表、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对外投资合作情况表,并按要求时限第一名上报卫生部。我们把“小金库”治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订了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既确保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又把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财资管理、严格财务纪律、建立健全财资长效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财务管理,使《基金会管理条例》真正落到实处,使基金会的建设与管理健康科学发展。此项工作卫生部给予了大会点名表扬。

(四)严格日常工作管理。我们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加强了工作管理,完善了工作程序,做到年有目标,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内容,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讲评。每月初对上月工作进行总结讲评,对本月工作安排作出详细计划表,使人人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每周一召开例会,汇报情况,讲评工作,解决问题;每项重大活动结束后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采取在工作中帮带的办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使全体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社团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篇。

(五)积极拓宽募集资金的渠道。募集资金是肝基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要有利于公益事业、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基金会发展和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符合基金会章程、符合财务制度,我们都想方设法的争取、联络,尽最大努力拓宽募集渠道,调动企业、公司、社会组织、媒体、慈善人士的积极性,为基金会募集资金、物资摇旗呐喊,扩大社会的认可面和支持度;另一方面,注意与有关学会、基金会的合作,共同做事,提高项目工作质量。特别张梅颖副主席不仅联络有关企业家捐助,自己还从工资收入中捐款二万元给基金会,用于贫困地区的肝炎防治工作。

(六)认真做好管好项目。一是坚持质量第一。在选择项目时,贯彻公益服务、配合政府的根本原则,紧紧围绕落实卫生部有关肝炎防治的规划部署,在筹划项目开展时必须事先充分调查,严密论证,精心策划,并寻找到有力的支持方,确保做一个成功一个,避免随意上项目、凑数量,避免走弯路、虎头蛇尾二是做到严格管理。严格按方案、程序、预算办事,强化项目的计划管理、过程督导、经费监督、验收评估总结等环节,及时跟踪问效,沟通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帮助解决。三是达到“四满意”的目标。力求把每个活动和项目都做成“满意工程”,达到捐资方、实施地、主管部门和肝基会四满意,确保与捐资方的长期合作关系,避免以自我目标为中心。

改进了网站,提高了窗口宣传效果。2010年我们与一家网络公司合作,按照便于更新、内容活泼、互动性强、方便查阅的原则,对网站进行了整体改版。经过反复修改、试用、测试后,2010年5月1日新版网站正式上线。指定专人负责网络的管理,及时发布基金会工作动态、新闻消息等,并认真做好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